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教学文档 > 教学反思

《但愿人长久》教学反思

时间:2023-11-10 15:39:14
《但愿人长久》教学反思

《但愿人长久》教学反思

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,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,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,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?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《但愿人长久》教学反思,供大家参考借鉴,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。

《但愿人长久》教学反思1

这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。其实文的用意应该是让学生更易理解、掌握诗(词)的含义,只是现成的文字对诗(词)句的描述,往往对学生来说会先入为主地理解诗句意思,反而少了一些想象。在这一课中,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,我在设计教案时加入听歌、看图想象的环节。

在开学之初,正好是中秋节前夕,我给学生抄了苏轼的《明月几时有》这首词,简单讲解后让学生熟读、背诵,有条件的可以借《但愿人长久》的歌曲听听,最好会唱。

上课时以歌曲《但愿人长久》导入,因为前面好多学生唱过这首歌,所以听到曲子后,学生的情绪很高涨,可以说是开了个好头。然后以“这首词的作者是谁,他为什么要创作这首词”,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,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。

在学习课文时,我让学生找出表现苏轼情感变化的3个词语,我说,“苏轼的感情变化是本文的一条主线,请同学们找出描写苏轼感情变化的词语。”学生找出这3个词语以后,顺势而问“苏轼为何心绪不宁?又为何会埋怨?为什么苏轼后来又得到了宽慰?”让学生结合当时的背景资料自学课文,小组交流。教师适时点拨,水到渠成。最后理解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。我顺势拓展延伸,“中秋节就要来了,由于工作的忙碌,很多人不能回家团圆,让我们共同祝愿他们——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你还想把这句话送给谁?”最后又以师生共唱歌曲结束。

课上完后,感觉课堂上师生对苏轼的情感把握得较好,能较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。

《但愿人长久》教学反思2

这篇课文以“文包诗”的形式通过叙述故事介绍了《水调歌头》的创作背景,表达了每逢中秋佳节的思亲之情,以及豁达豪放的精神个性和乐观向上的情怀。文章以苏轼的情感变化“思念——埋怨——宽慰”为点贯穿文章始终。在教学时,围绕这三处情感点引导学生自读自悟、讨论交流。

学生读完第二自然段很快就感受到他内心思念亲人的情感。我引导学生探究表达情感的词句。从“心绪不宁”、“形影不离”等词句中可以感受到对弟弟的思念之情。由第二小节学生联想到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诗句:“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”也恰恰表达了苏轼当时的情感。在教学“形影不离”时,文中一句“他们俩一起读书,一起玩耍。”解释了这个词的意思,我又让学生进行了联想:“他们在一起还会干些什么呢?”学生浮想联翩,有的说:“在一起吃月饼、赏月。”有的说:“过年在一起包饺子,放鞭炮。”等。学生的联想一方面加深了对词意的感悟,另一方面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苏轼于弟弟苏辙的手足情深。第四自然段教学时,苏轼的情感由思念变为埋怨,教学时主要抓住了文中的反问句:“无情的月亮啊,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、这么亮呢?”通过教师的范读、学生读等多种形式体验他当时复杂的内心体验。同时我也引导学生抓住后面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进行了讨论,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,也加深了对文本的体验。最后两小节,主要引导学生体会苏轼宽慰的内心体验。通过反复朗读,学生感受到了他热爱生活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。

对于本文,课堂上更多的是让孩子反复品读感悟,让学生真正理解苏轼那份浓浓的思念之情。此外,在学完课文后,和学生一起完整的品读了苏轼的《水调歌头》,读读背背,感受苏轼语言的独特魅力,豁达豪放的精神个性和乐观向上的情怀。

《但愿人长久》教学反思3

这篇课文紧紧围绕“但愿人长久”这一关键词,以文包诗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《水调歌头》的创作经过。故事是词意的具体展现,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,领略词的意境,语言精练,意蕴深远。这种文包诗的形式,学生不陌生,也懂得学习这种形式的课文要联系文章内容解诗意。

心理描写细腻是本文的一大特色。教学中,我根据“文包诗”类课文特点,以苏轼的心理感情变化为主线,以读促悟,让学生在融情探究中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,领略古典词的意蕴。首先是引出“每逢佳节倍思亲”,回忆佳节中的度过的情景,体会甜美的亲情温暖。由此引入“独在异乡为异客”的苏轼,然后引导学生在默读中找到苏轼情感变化的词:心绪不宁——埋怨——宽慰,以此来串联全文的教学。

教学第五、六自然段时,我指导学生自主探究,自读诗词和课文中的语句,诗文对照,自己理解词句的意思,随后小组内进行交流。组内小伙伴之间交换对读诗句和诗句意思,逐步提升,这样,学生在读中进一步体会到“文包诗”“诗文对照”的特点。

《但愿人长久》教学反思4

教学要求:

1、学会本课生词,其中田字格中的只识不写,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。

2、能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读懂课文。

3、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,理解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的含义。

教学重点:

理解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的'含义。

教学时间:

2课时

第一课时

一、教学目标

1、学会本课生词,其中田字个格中的只识不写,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。

2、能正确,流利,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读懂课文。

二、教学重点难点

理解词语及重点句的意思

三、教学过程

一、简单介绍生平,揭示课题。

可让学生课前搜集一些与本文有光的资料,包括苏轼的一些诗词,然后老师再加以补充。

(1)介绍苏轼

四川人,北宋文学家,唐宋八大家之一。

苏拭与弟苏辙情同手足,但长期天各一方,时直中秋,目睹别人家团聚,思念之情油然而生,然后他在伤感之时,悟出真缔,于是解脱惆怅,写出了‘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蝉娟’的千古绝唱。

(2)板书课题

二、初读课文

1、自读课文

1)出示自读要求

自由练读生字表上的生字

2)划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

3)力求读顺句子,读通全文

4)、学生练读全文

5)、抽读卡片

6)读准字音

7)理解词语

皓月:明亮的月亮。

埋怨: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别人或事物表示不满。

2、范读课文

三、细读课文

1、细读1-3自然段

理解“朝庭“:密洲”两个词语

2、学习第二自然段

自由读课文

看图理解词语“皓月当空”,“万里无云”,想象家人团聚,品尝瓜果,观赏明月“心绪不宁”是什么意思

3、学 ……此处隐藏1595个字……教学最关键的转折处,“世上本来就是……哪里会十全十美呢”,请同学们自读后说说自己的理解。学生大多数谈的是月亮与人生的相似,没有提到“十全十美”。什么是“十全十美?”在苏轼眼中应该是没有分离,没有悲伤,在这中秋之夜与亲人团圆!如果从这个词语出发去谈理解,再出示“哪里会十全十美呢”就能更好地理解人生必然有悲也有欢,有离也有合,才能为下文理解残月的美,理解人生的耐人寻味作好铺垫。

可见,在备课时思路狭隘,站得不够高,就词本身理解词义,自然学生的领悟只停留在了表面。

《但愿人长久》教学反思7

此课的教学,我认为以诗文对照理解古诗文为重点,亦是难点。

古诗文特别是经典诗文的意思在老师们的眼里可能已经烂熟于心了,可是对于才刚刚接触古诗文的孩子来说,还没那么容易。特别是本文中出现的那几句经典语句:

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

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!

这几句诗要配合前面的第五自然段内容来理解: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、有离也有合的,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、有圆也有缺一样,哪里会十全十美呢!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,虽然远隔千里,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!

因为有些孩子有与亲人分离的经验与体验,所以他们能够体会一些分离的痛苦与难受,但是他们谈不上有多深的情感,因而难以体会词中的美好祝愿与深远意境,但意思必须懂得,经典必须记得。

先背诵下来,再慢慢体会,在本课的学习中不失为一种好方法。

《但愿人长久》教学反思8

这是一篇自读课文,学生可以运用过去学过的学习方法进行自学,教师更多的起的是一个引导,点拨的作用。在这堂课中,学生围绕一个填空,抓住“思念”一词自主地进行学习,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。在学生借助各种方法理解了诗的意思后,老师又给予了归纳总结,为学生日后的自主学习打下了基础。

在教学中,教师出示了一个填空:在这皓月当空,万里无云的中秋之夜,苏轼在深深地思念着弟弟,他_________。请学生联系上下文或发挥想象力,用书上或自己的语言来说一说。为了能更好地完成这个练习,学生们反复地朗读了文本,然后又把文本中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。在这个过程中,既锻炼了学生静心阅读的习惯,也培养了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。教材是载体,作为教师,就要挖掘教材中的语言文字训练点,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综合能力。

《但愿人长久》教学反思9

在教学《但愿人长久》一课时,我抓住课文的主线:思念—————埋怨——————宽慰——————写诗来展开教学。讲到“埋怨”这个环节时,我和学生进行了对话,不说擦出了智慧的火花,但我们在整个谈话过程中都体验到了融洽的学习氛围。现在我想重温一下当时的一些情景。

师:“埋怨”是什么意思?

生:是抱怨别人的意思。

生:我补充,是因为一些不开心的事情而产生的一种心情。

师:那你们平时因为一些不开心的事而埋怨过谁吗?

生:我埋怨过一个同学,借了我的东西不还。

生:我埋怨过我妈妈,她老是叫我学这学那。

……

师:哦?那苏轼是因为什么不开心?

生:他原来和弟弟苏辙形影不离,后来分别得太久,又不得想见,所以不开心。

师:那苏轼他去埋怨谁?

生:他埋怨的不是人,是月亮。

师:哦?你从哪知道他埋怨的是月亮?能读出来吗?

生:“他眼睁睁……心里不禁埋怨起来:无情的月亮啊。”

师:看来他还挺郁闷的,谁来开导他一下?要是你在他旁边,你会和他说些什么?

生:我想说:你不用那么开心,好多人和你一样,家人不能团聚呀。

师故做更伤心的样子,扮演苏轼:人家就是伤心嘛,我和弟弟都好几年都没见面了!

生:要知道,什么事情都不会十全十美的,月亮现在是很圆很亮,但它也有不圆的时候啊,有时还被“天狗”吃了呢!(全班大笑)

生:每个人都会有悲伤,也有快乐的事情发生,现在你虽然很伤心,但是你可以想想高兴的事情呀。

生:天上只有一个月亮,你弟弟也会在这个时候看到它的,你们借着月光,用心来说话呀,他一定能听到的。

师:噢!我们兄弟俩“心有灵一点通”,对,你们开导了我,谢谢你们。我来做一首诗吧:人有悲欢离合……

在角色转换的过程中,,我觉得建立师生间融洽的学习氛围是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催化剂。

《但愿人长久》教学反思10

一直都很欣赏苏轼。喜欢他那犹如东北大汉敲铁板的豪迈词风,更喜欢他豁达超然的初事态度。爱读他《赤壁怀古》中那句“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”,似乎见到一个性情中人正大步向我走来。

《但愿人长久》这篇课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《水调歌头》的创作经过。文章情节生动,语言通俗。故事是词意的具体展现,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,领略词的意境,体会作者既思念亲人,笃于情谊,又通情达理,热爱生活,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抒发诚挚祝愿的情怀。转化为人间美好生活的祝愿。语言精练,意蕴深远。

课前预习时,我布置学生回去查找苏轼的有关资料和抄录《水调歌头》。 教学时,我首先以《九月九忆山东兄弟》开课,引出“每逢佳节倍思亲”,回忆佳节中的度过的情景,体会甜美的亲情温暖。由此引入“独在异乡为异客”的苏轼,介绍苏轼以及其家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。学生读课文,而后,默读中找到苏轼情感变化的词:心绪不宁----埋怨-----宽慰,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?然后欣赏配乐的《水调歌头》全词,指导朗读。

一节课上下来,我也有一些遗憾:

一、对“心绪不宁”体会还不深。

体会苏轼的思念之情是全文的一个重点,我虽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家是如何过中秋的,谈谈自己和亲人的分别感受,以这些比较来凸显苏轼的惆怅和伤感,但是对苏轼的内心还探寻的不够。原来教案上有一个环节,让学生想象,苏轼会回忆起什么?结果自己在上课时疏忽了,课后我想,如果在此基础上,再想象苏轼会在心里默默地对远方的弟弟说什么?这样就把苏轼那复杂纷乱的内心世界变得可感可知了。

二、对诗句的吟咏运用还比较粗略。

对于这篇课文来说,要多让学生反复吟诵诗句,在吟诵中体味情感,积累名句。这一点,我也注意到了,但是在最后如果再细腻一些,效果会更好。我设想可以联系生活让学生想想,再过几天就是中秋佳节了,你有没有远在他乡的亲人朋友?你想把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这美好的祝福送给他(她)吗?然后再让学生一个一个反复深情诵读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这一句,把这美好的祝福送给自己远方的亲人。然后我再说:“让我们把这美好的祝福送给全天下所有离别的人们吧!”把语文和生活联系起来,我相信,一定会有孩子在中秋节对亲人送上这美好的祝福的!

就像苏轼所说:这世上哪会有十全十美呢!课堂,是时间的艺术,也是遗憾的艺术。这堂课还有其他的不足,有的我心了了,但是有的还“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”。不过,只要思考,就会更好。

《《但愿人长久》教学反思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